功能描述:
【技术概述】用物理电弧剥离法制备出1~3层碳纳米角、石墨烯、富勒烯、碳纳米管和纳米金属镁、3D打印等新材料。2013年研制成功第一条量产物理电弧剥离碳纳米角、石墨烯生产线。2015年通过北京市环评,实现落地批量生产。
【技术特点】电弧法导电碳纳米角是以石墨棒为原料,在密闭的机器内通过瞬间电弧放电,形成5000度高温,石墨棒材料自动连续剥离,并附着基板上,通过加入清洁气体在反应室内反应冷却。单根碳纳米角直径为2~5 nm,一端为封闭的锥形结构,另一端开口,长度为10~20nm。碳纳米角通常以直径为80~100nm的球形聚集体存在,聚集体的形貌有dahlia, bud 和seed三种类型。
【先进程度】国内领先
【技术状态】批量生产、成熟应用阶段
【适用范围】碳纳米角的比表面积大并且具有中空结构, 在催化剂载体、药物载体、燃料电池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。目前正致力于实现碳纳米角在能量存储和催化剂载体等方面的应用。
碳纳米角应用的领域:
1、燃料电池(鉑碳电极膜的核心材料),在军民融合中用于无人机的动力电源;大型牵引车的动力电源等。
2、钯碳催化剂的载体,在军民融合中应用于尖端装备。
3、3D打印复合材料,在军民融合中应用范围较广,可用于航空结构材料的打印;电子线路板的打印及模拟仿生打印的尖端复合材料。
药物载体,在军民融合中应用于癌细胞的靶向治疗及医学透析新材料;在肿瘤药物载体等方面,具有起到翻天覆地的创新应用。
【获奖情况】公司制定过国家标准,标准号为ARC。研发团队获2004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;2008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; 2006-2010Carbon杂志高引用论文奖;2008汤姆森路透卓越研究奖。
企业荣誉证书:公司于2015年荣获军民两用技术十大优秀项目奖;于2016年获得了军民两用技术十大创新奖。
【专利状态】已获得发明专利1项
【合作方式】许可使用 合作开发 技术服务
(1)投资需求。计划国内合作建厂,扩大产能,配备十条生产线。投资总额为20亿,其中固定资产投资额为10亿(其中设备估值6800万,10条线,合计6.8亿),另启动资金10亿(土地费用、原材料、流动资金、厂房建设装修及前期行政等相关费用)。
(2)合作研发。公司与北京大学化学院研发团队合作研发碳纳米角材料、工艺及设备创造,该团队拥有教授2人,博士后2人,博士2人,前沿的核心技术,国家重点实验室,并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分组研发、试验、检测 。
【预期效益】
目前已有客户及在谈项目企业:①航天五院材料所;②航天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;③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;④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工程技术研究院;⑤中海油常州涂料化工研究院;⑥深圳市科诺桥科技有限公司;⑦上海数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;⑧旭荣电子(深圳)有限公司;⑨芈彩(上海)数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;⑩张家口博锐电力科技有限公司;江苏先丰纳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。
公司的年度目标:
2018年7月-2018年12月:
销售收入预计约0.21亿,市场开拓到北京大学医学院;张家口博锐电力科技有限公司;江苏先丰纳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。
2019年1月-2019年6月:
销售收入预计0.56亿,市场开拓到动力电源等。
2019年7月~2019年12月:
销售收入预计0.74亿,市场开拓到核能钯碳催化剂等领域。
【联系方式】孙清友010-69708861/13701214852